今日荐书 | 《旭日残阳》 《读透经济学的8对关键词》《反抗的忧郁》

第005

 

每日荐书

每晚八点更新 / 文章末尾可获取电子版

 

今日&推荐

 

01

书籍:《旭日残阳》

作者: 桑兵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8
页数: 412

豆瓣评分:7.8

 

【书籍简介】:

 

近代史大家还原从“帝制”走向“共和”的历史进程

聚焦武昌起事至清帝退位、民国肇建的关键历史节点

拆解辛亥政坛政治博弈,孙中山袁世凯间的政坛斗法

 

本书是桑兵教授多年来发表于学术期刊上的文章结集,共计八篇。晚清的政权鼎革是近代史上一场大戏,本书以“旭日残阳”譬喻共和登台与帝制终结,聚焦武昌起事至清帝退位、民国肇建的半年左右时间里,风起云涌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各种势力的博弈角逐,也就是严格意义上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此间孙 中山与袁世凯的政坛过招,可谓棋逢对手。

 

本书梳理比勘各类史料,力图在原有时空位置中还原史事本相和前人本意。辛亥时局动荡之际,杨度、汪精卫等人牵头组织国事共济会,主张以国民大会公决的形式解决重大国事纷争,对以后中国政制架构的发展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武力对峙为背景的南北和谈,谈判的主要内容不是共和与君宪孰取孰舍,而是以何种形式实现共和;其间列强尤其是英国和日本的态度至关重要。各种政治势力的相互角力最终导致南北和谈破裂,改由直接迫使清帝退位;通过清帝退位,辛亥革命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成果,在实现帝制到共和的跨越的同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共存,同时也留下重大隐患。前清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摇身变为民国临时大总统,在接收清朝旧署与创建民国新阁之际,精心导演了一场南北新旧之争的开国大戏,最终坐收渔人之利,达到大权独揽的目的。

 

【作者简介】:

 

桑兵,河北威县人,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浙江大学资深教授。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治学的门径与取法》《交流与对抗:近代中日关系史论》《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学术江湖: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及同名丛书等。合编《戴季陶集》《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国学的历史》《读书法》等。

 

【推荐&书评】:

 

1.理解晚清民国关键时期的近代史力作——本书是近代史研究大家桑兵教授继《交流与对抗:近代中日关系史论》《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学术江湖: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之后又一力作,以“旭日残阳”譬喻共和登台与帝制终结,聚焦武昌起事至清帝退位、民国肇建这一关键历史节点,探究历史进程的脉络走向。

 

2.还原从“帝制”走向“共和”的历史进程——武昌起事后的半年时间内,中国的政治舞台风云变幻,中国往何处去,并不是一个已知的命题。关于清朝如何结束,民国如何建立,既有认识还存在不少盲点误区。本书通过梳理比勘各类史料,力图在原有时空位置中还原史事本相和前人本意,拨开层层历史迷雾,澄清关于此段历史的诸多误解。

 

3.解析辛亥政局各方势力的消长与博弈——辛亥政坛局势瞬息万变,清政府、革命党、以英国日本为主的外国各方势力,都在因应时势变化调整方略、提出诉求。两千年帝制结束最终走向共和,谈判桌上与桌下的密谋斗法和交易妥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方势力角力的结果,是南北和谈由停滞走向破裂,直接迫使清帝退位成为破局之选。

 

4.展现辛亥鼎革之际重要人物的枢纽作用——袁世凯、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杨度等辛亥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对晚清民国转折时期时局的发展、历史的走向起到了关键作用,本书尤为细致地展示了袁世凯、孙中山两位政治博弈高手之间的政坛过招。以袁、孙为主的这些辛亥重要人物间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共和”在中国的命运。

 

 

 

02

书籍:《读透经济学的8对关键词》

作者: 向松祚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年: 2022
页数: 224

豆瓣评分:7.8

 

【书籍简介】:

 

知名经济学家向松祚写给普通大众的经济学入门书,一本书助你快速掌握经济学概念,培养经济学思维,理解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问题。

本书从我们每天都会从各种资讯中听到的8组经济学术语——趋势和预测、增长和发展、投资和金融、财政和税收、货币和物价、利率和汇率、周期和危机、封闭和开放——切入,在解读经济学基本规律和基本常识的同时,用读者日常生活的例子进行了类比,帮助大家读懂理解这些术语,建立经济学思维,从而能够独立分析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那些经济问题,理解它们会对个人生活造成的影响,进而做出更明智的判断与决策。

 

【作者简介】:

 

向松祚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主要创办人、理事兼副所长,中国农业银行前首 席经济学家,深圳市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院长,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经济研究所高 级顾问,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顾问委员会副主席,中美经济学家对话会中方特邀代表,中国外交部国际经济金融咨询委员会前委员。 主要著作有《新经济学》、《新资本论》、《蒙代尔经济学文集》(译著)、《看得懂的金融投资课》、《经济新动能》、《争夺制高点》、《不要玩弄汇率》、《张五常经济学》等。

 

【推荐&书评】:

 

刚看完《读透经济学的8对关键词》感慨颇深,初高中学习的时候,总觉得政治、历史晦涩难懂,有时候还牵扯到地理(地缘政治部分)。

 

现在想想,之所以晦涩难懂,是不是很多时候我们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故意将一门学科搞成了若干学科,从而使得知识体系变得支离破碎,就像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并没有科学统筹,一览众山小。

 

正如罗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中所说的那样:学校从来不会教给你如何获取财富,他们把一二百年前甚至上千年的文化和知识,装扮成“财富”的样子硬塞给你,但到了大学毕业即失业,走向社会,你青春所学,一无所用。

 

那如果能够用一门学科概括了政治、历史,甚至是哲学、数学的话,应该就是经济学了。

 

 

 

03

书籍:《反抗的忧郁》

作者: (匈)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23
页数: 439

豆瓣评分:8.8

 

【书籍简介】:

 

《反抗的忧郁》是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创作于1989年的长篇小说,也是贝拉·塔尔的电影《鲸鱼马戏团》的原著。

 

小说围绕主人公艾斯泰尔夫人、弗劳姆夫人、年轻人瓦卢什卡等数位人物,开展了一系列碎片化的故事描述,多方面呈现了匈牙利小镇的混乱事件:一头巨型鲸鱼被马戏团运送到城镇上,围观者各自怀揣着不同的动机和意图。不久之后,镇上谣言四起,有消息传称,马戏团的人正默默酝酿着一个邪恶的目的,受惊的市民紧紧抓住他们能找到的任何秩序的表现形式进行批判——音乐、宇宙论、法西斯主义,等等。

 

《反抗的忧郁》是一本阅读门槛很高的书,也是一本悲观的书,是作者对匈牙利内部革命的讽刺。但是,我们依旧能够透过作者超现实主义的笔调和高度跳跃的叙事结构,感受到属于拉斯洛的语言艺术之美。他那独树一帜的长难句,即使对匈牙利读者来说,也是一种阅读上的挑战。高难度的措辞和句法经过细致的打磨,呈现出细腻又粗粝,复杂、宏大,且富于律动的面貌。据说,翻译他作品的英语译者之所以获得翻译奖,是因为被评论家认为“发明了一种克拉斯诺霍尔卡伊式的英语”

 

【作者简介】:

 

拉斯洛是匈牙利著名编剧和小说家,代表作品包括《撒旦的探戈》《战争与战争》《反抗的忧郁》等。1985年,他的处女作《撒旦探戈》在文坛备受赞誉。1987年,拉斯洛凭借德国文化交流基金会的奖金移居柏林,并在那里获得了国际文学圈的关注。1993年,拉斯洛凭借小说《反抗的忧郁》获得德国年度最佳文学作品奖。 1994年,拉斯洛与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合作改编的7小时史诗电影《撒旦探戈》,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90年代末与汉学家妻子结婚以后,他曾频繁访问蒙古、中国和日本,并于这一时期出版了《乌兰巴托的囚犯》《战争与战争》《西王母的下凡》等经典作品。 2004年,拉斯洛获得科苏特奖——匈牙利最重要的文学奖。 2015年,拉斯洛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 译者简介: 余泽民是旅匈作家、翻译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特聘讲课教授。翻译匈牙利作品二十余部,包括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撒旦探戈》《粉刺的关系》,凯尔泰斯《船夫日记》《另一个人》,马洛伊《烛烬》《一个市民的自白》,艾斯特哈兹《赫拉巴尔之书》《一个女人》,萨博《鹿》,纳达什《平行故事》,马利亚什《垃圾日》等。著有长篇小说《纸鱼缸》《狭窄的天光》,中篇小说集《匈牙利舞曲》,文化散文《咖啡馆里看欧洲》《碎欧洲》等。荣获中山文学奖、吴承恩长篇小说奖(翻译类),以及匈牙利政府颁发的“匈牙利文化贡献奖”。

 

【原文摘录】:

 

这时候不管发生什么都有可能,哪怕所有的房门都不再打开,地里的麦子朝土里生长,因为就毁灭性的伤害而言,只有其表征可能被察觉,但是其根本原因总是隐秘难测,无法捕捉,所以人们别无办法,只能紧紧抓住一切所能抓住的可能,就像此时此刻旅客们站在村头小火车站所做的这样,他们全都抱着一个“能够占据一个自己有权占据,但是总体数量有限的座位”的愿望,一哄而上地抢着去拉那些已被冻得很难拉开的车厢铁门。

 

信念,艾斯泰尔认识到自己的愚蠢,信念并不意味着要相信什么,而是要相信一切其实并且是我们看上去的样子。音乐也如此,并非是对我们更好的自己和更好的世界的认知和表述,而是对我们无可救药的自我和一个不幸世界的掩饰,甚至以扭曲的方式予以否定:是无效的疗法,是麻醉人的酒。

 

在他的心里缺乏任何参照,也缺乏进行阐释的外在驱动力,他并不渴望用这 个“寂静的宇宙纺锤”缜密而纯粹的运转一次又一次地衡量自己,因为他确切地知道:他对宇宙付出的巨大关注,并不意味着宇宙会毫无条件地回报他。当他看透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地球和自己生活的这段城市,因为根据他的经验,每段历史,每次时间,每个动作和每个意图,在这里都只是根据自身规律的不断重复。

 

 

【推荐&书评】:

 

《反抗的忧郁》是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创作于1989年的长篇小说,他更为大众熟知的作品是《撒旦的探戈》。拉斯洛的作品有点难读,它不是情节性小说,如果要定位的话,算是后现代文学。在主打哲思、弱化情节的后现代文学中,拉斯洛本身的文本风格又格外特殊,他的篇章中有大段大段的长句、难句,来表达跳跃性的东西,这些看起来联结薄弱的内容背后是作者思想的跃迁。

 

《反抗》写了一个简短的故事,整个故事的主体部分其实只有两天,但这微不可查的两天却成了人类历史连绵中的一个环:一个旧秩序坍塌了,一个新世界建立了。

故事是,城市里将要来一个巡演马戏团,马戏团有两点最为出名,一则是它有一条超级长的巨鲸可供观看,二是马戏团有个隐藏人物,外号“王子”,他有种诡奇的煽动力,且他喜欢看到一切眼之所见的东西被毁灭。于是,马戏团停在何处,此地就会发生打砸抢动乱,动乱参与者有固定的、沉默无声的“王子”的追随者,也有本地混水摸鱼者。

 

当马戏团来到城市时,所有的信息都在透露着一股不祥征兆,火车上莫名其妙施暴和想要施暴的男人、教堂停摆几十年的钟表突然发出声音、突然连根拔起倒下的巨大杨树和市中心广场上聚集的沉默外乡人等等。这一切都在暗示着往昔生活即将被打破,但那个临界点来临之前,大家只能被动等待。

 

在等待中,有和警察局长偷情的音乐校长之妻,她趁乱把握时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终于在骚乱后成了新一代的城市领袖;有早已厌倦世界、惧怕自己妻子的音乐校长,经此一役,沦为新秩序食物链的底端;有热爱星空、不谙世事的邮递员,想要付出一腔热情给人世却被关进了精神病院;有活的不如意却趁着乱世道一跃成为城市管理层的烂酒鬼;更有作为权力象征的指挥镇压骚乱,匆匆出场又匆匆离去的中校。

 

 

 

END

 

免责声明:以上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所有的资源仅用于试学及购买正版之参考,请于24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您喜欢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请联系公众号进行删除。

文章所有书籍电子版直接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3896”即可获取

拜托大家“点赞”和“在看”
记得要把普通的日子过得浪漫点

获取方式

扫码关注或搜公众号【路人悬赏】,对话框回复口令【3896】

THE END